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青少年“阳盛阴长”:调理不能太补!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稍有疲劳、脸色发黄或感冒,就急着给孩子“进补”...
木语慢时光
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稍有疲劳、脸色发黄或感冒,就急着给孩子“进补”:
鸡汤、燕窝、人参汤轮番上;
滋补药膳、补血饮品天天喝;
一有空就去中医馆“调一调”。
结果补着补着,孩子却越来越虚:上火、口臭、烦躁、失眠、长痘……家长一头雾水:“不是在补身体吗?怎么反而不对劲?”
其实,这很可能是你补错了方向。
在中医看来,青少年体质特点是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。也就是说:
阳气本就旺,若再乱补,容易“火上加火”,反伤身体。
中医认为,人生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:
儿童为“纯阳之体”:阳气生发,充满活力;
少年则处于“阳盛而阴长”的阶段:正是阳气高涨、生长迅速,但阴血相对不足。
阳气足:容易上火、出汗多、动不动就满脸通红;
阴液未足:容易烦躁、失眠、口干舌燥、情绪不稳;
气血未稳:正处于“未成形”的阶段,经不起乱补和乱调。
补得太早、太过,不但无益,反而会:
⚠️ 加重脾胃负担
⚠️ 促使“火气”上升
⚠️ 抑制自身的生长发育节律
家长最常见的几种“补法误区”:
如人参、鹿茸、虫草这类热性强补,青少年多用易上火、长痘、鼻出血。
比如阿胶红枣汤、红糖水,常导致孩子脾胃积滞、食欲下降、消化不良。
大鱼大肉、老母鸡汤顿顿上,脾胃负担大,反而“伤脾失运”,变得更疲劳。
中医讲:“虚不受补”“补不对症,反为其害”,尤其对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,稳中有调、顺势而养才是关键。
表现:容易烦躁、叹气、易怒、睡不好
调理建议:疏肝理气、保持心情愉快,多户外运动
📌 推荐茶饮:菊花 + 陈皮 + 玫瑰花
👉 功效:疏肝解郁、清火理气
表现:胃口差、饭后胀、体乏、四肢沉重
调理建议:健脾祛湿、清淡饮食为主
📌 推荐食疗:山药薏米粥、茯苓莲子粥
👉 功效:健脾胃、助消化
表现:心烦、口干、舌红、夜晚多梦、心慌
调理建议:养心安神,适当冥想、放松
📌 推荐茶饮:百合 + 莲子 + 茯神
👉 功效:清心火、宁心安神
表现:瘦、手脚心热、口干、易上火、痘痘多
调理建议:滋阴降火,远离辛辣、油炸食物
📌 推荐饮品:麦冬石斛茶
👉 功效:养阴清热、生津止渴
少吃寒凉饮料和重口味食物,保持营养均衡。
晚上10点前入睡,让阳气得以潜藏、阴血得以生长。
鼓励表达情绪,学会舒压,不让肝气郁结伤脾伤心。
每天适量运动(如跳绳、打球、跑步),促进阳气调达、气血流畅。
孩子的健康成长,不靠猛补,而靠顺养。
在“阳盛阴长”的青少年时期,最忌火上添油、过度干预。
给孩子的,不应只是补药和保健品,更应该是:
✅ 稳定的生活节奏
✅ 情绪上的理解陪伴
✅ 饮食与作息上的科学指导
青少年,是一棵棵正在拔节的青竹,不需要太多肥料,只需阳光、雨露和适当的呵护。
养孩子的身体,不如先养他们的节奏和平衡。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或身边有青少年的家庭有帮助,欢迎转发、收藏。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