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气血虚? 你是不是也发现,身边很多女性总是说: “我最近好像气色差了很多。”...
臻宝典藏
你是不是也发现,身边很多女性总是说:
“我最近好像气色差了很多。”
“一累就头晕眼花,手脚冰凉。”
“脸又黄又黄的,嘴唇也没血色。”
“姨妈量变少了,来得也不规律。”
其实,这些常见的不适,在中医看来,背后最大的根源就是——气血不足。
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气血虚,是有深层原因的。
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说:
“女子以血为本,男子以气为主。”
什么意思?
女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需要更多的“血”来维持正常运转:月经、怀孕、分娩、哺乳……这些每一样都在大量消耗血。
而男人的身体更偏阳刚,以“气”的消耗为主,平时身体损耗没有女性那么频繁、剧烈。
所以,女性是“易耗血”的体质,一旦血不够,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:脸色差、气短乏力、月经紊乱、情绪不稳……
正常女性每个月月经来潮,都会流失一定的血液。
如果平时饮食不当、作息紊乱、熬夜加班、情绪波动大,就会让血液无法及时生成补上,久而久之,气血亏虚。
尤其那些**“姨妈期还减肥”**、“月经期间吃冷饮”的行为,简直是加速血虚!
怀孕时,妈妈要靠自己的气血,供养一个小生命长达十月;
分娩后,失血更是一场“气血浩劫”;
哺乳期间,乳汁的生成,也来自于“气血化生”。
这就是为什么生完孩子的女性,常常容易出现脱发、腰酸、失眠、脸色暗黄——因为气血一度被掏空,如果没有及时补回来,就容易留下“月子病”或“虚底”。
女性属阴体质,阳气本就比男性弱,若再加上:
爱吃冷饮
天冷不穿秋裤
月经期间吹空调、洗冷水澡
这些行为很容易导致寒邪入侵,寒主凝滞,会造成血行不畅,久而久之生血困难,血虚更严重。
中医讲“肝主藏血,主疏泄”,而女性情绪细腻、心思较重,易思虑伤脾、情绪伤肝。
肝郁久了,血无法顺畅流动,也难以正常生成,出现郁结、血瘀、血虚并存的情况。
比如经常焦虑烦躁、情绪失控、胸闷易怒的女性,往往也伴随着面色暗沉、手脚冰冷、月经不调——这就是肝气郁结、血不养身的体现。
🔻 面色苍白或萎黄、无光泽
🔻 嘴唇泛白、指甲没有光泽
🔻 手脚冰凉、怕冷、容易疲倦
🔻 心悸失眠、头晕眼花
🔻 月经量少、色淡、周期不规律
🔻 掉发多、皮肤干、易起斑
一句话总结:女性气血虚,往往体现在“脸色差、手脚冷、姨妈乱”上。
补气食材:黄芪、党参、山药、糯米、胡萝卜
补血食材:当归、红枣、桂圆、黑芝麻、菠菜、猪肝
推荐日常气血方:
红枣桂圆茶:每天一杯,养心安神、补血益气
当归炖鸡汤:月经后或产后最适合的补血佳品
黑芝麻核桃糊:乌发补肾,改善掉发、气色差
晚睡=不让身体修复气血。
肝在子时(23:00–01:00)开始“藏血”,不睡觉就像“错过气血的充电时间”。
每天保持心情舒畅、不过度压抑、学会排解压力,肝气通,气血自然生。
三阴交:补血调经,女性常灸首选
关元穴:补肾养元,增强体力
足三里:健脾补气,促进气血生化
每周艾灸2~3次,坚持一个月,改善明显。
别再把“脸色不好”“月经不调”“常年怕冷”当成小问题!
气血,是支撑女性容貌、健康、活力的根基。
✔ 想拥有红润气色?
✔ 想远离手脚冰冷、掉发早衰?
✔ 想从根本上调好体质?
从现在开始,给自己一个“补气血”的机会。
点个“赞”和“在看”🌟,让更多女性了解气血的重要性!
在评论区留言“我要调气血”,领取专属体质调理建议 + 气血食疗食谱!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