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血走得慢,心累得快?你的“慢性疲劳”可能是气血出了问题 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: 明明睡了很久,早上...
臻宝典藏
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:
明明睡了很久,早上依然起不来;
坐着也累,走几步就喘;
做事提不起劲,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;
情绪易怒、焦虑,总觉得“心很累”……
你以为只是太忙了、压力太大了,但实际上,问题可能出在——血走得太慢了。
在中医看来,“血为气之母,气为血之帅”,气血是身体运转的根本。如果血流缓慢、运行不畅,心神自然得不到濡养,就容易出现“心累”的状态。
所谓“血走得慢”,不是简单意义上的“血液循环差”,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气血运行障碍。
手脚冰凉,特别是冬天;
面色发黄或苍白,无光泽;
经常头晕、眼花,容易乏力;
皮肤干燥、唇色淡;
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或色淡,周期不规律。
这种状态,中医称之为气虚血瘀或气血两虚。
血走得慢,就像是河流的水不再湍急,慢慢地就会堆积淤泥,造成“瘀阻”;而当心脏不断努力“抽水”也无功而返时,“心累”的感觉就来了。
现代社会节奏快,但人体的“节奏”却越来越慢。
以下几种习惯,正在悄悄拖慢你的血流速度:
久坐不动
办公族、打工人每天坐上8小时以上,血液循环受到限制,腿脚冰冷、气血瘀滞,渐成常态。
过度用脑+情绪压抑
情绪是气血的“总开关”,压力越大,气机越郁,血也跟着滞留,形成“肝郁血瘀”。
饮食不当,偏寒生冷
贪凉爱冷饮、常吃寒性食物会损伤阳气,阳气不足则推动无力,血自然走不动。
作息紊乱,熬夜成瘾
人在夜间11点-3点是肝胆排毒和血液养护的时间,长期熬夜让血无从养护,运行更加迟缓。
调养血脉,不仅仅是喝点红糖水那么简单,更关键的是从源头改善气血运行。
清晨一杯温开水,不加糖、不加柠檬,空腹喝下去,能刺激肠胃蠕动,启动一天的血液循环。建议在7点前完成第一杯水。
再忙,也别忘了“动一动”:
每天快走30分钟,首选太阳升起后的户外运动;
午休后转转肩颈、扭扭腰,气血就会被激活;
每小时起身走5分钟,避免“坐瘀”。
调气血,中医有妙招:
食疗推荐
红枣桂圆煮蛋:补血安神,适合女性;
当归黄芪炖鸡:益气养血,男女皆宜;
生姜红糖水:驱寒暖经,缓解手脚冰凉。
艾灸调理
艾灸关元(小腹中线偏下)、足三里(小腿外侧)等穴位,有助于温阳化瘀、增强血行。
拔罐刮痧
对于有明显“气滞血瘀”表现的人群,适当拔罐或刮痧可以帮助通经活络、改善血液淤滞状态。
很多人说“心累”,以为是工作太压抑、生活太烦,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提不起精神、干啥都没劲、不愿社交、不想动……这其实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。
别小看“血走得慢”这个问题,它不是某一个器官出了毛病,而是整体状态在下滑——这是一种未病,但也是未来疾病的“伏笔”。
及时调理,未雨绸缪,是你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。
写在最后:
别再埋怨自己“没用”“懒惰”“玻璃心”,你不是不努力,是气血真的撑不住了。
请给自己一点时间,吃好、睡好、动起来,让身体的“河流”重新奔腾,你的心,也会轻快如初。
如果你身边也有总说“我好累”的朋友,记得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她/他吧,或许,这就是他们需要的一次提醒。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