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正气不足和气血不足有何不同?很多人都搞混了! 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常听说“气血不足”,也常听中医讲“正...
臻宝典藏
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常听说“气血不足”,也常听中医讲“正气不足”。
这两个听起来都和“气”有关,也都和身体虚弱有关,但其实,它们根本不是一回事!
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:
正气不足 vs 气血不足,有什么区别?怎么判断?如何调理?
气: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,控制着呼吸、血液运行、脏腑功能等;
血:是滋养全身的液体物质,承载养分,濡养五脏六腑。
气血不足,意味着:动力不足、营养不够,身体开始“打折扣”地运行。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
正气泛指身体的一切抗病能力,包括:
气血充足
脏腑协调
阴阳平衡
精力旺盛
免疫力强
正气不足,意味着:你不仅虚弱,还容易外感风寒湿邪、病毒入侵、慢性病缠身。
项目 | 正气不足 | 气血不足 |
---|---|---|
概念范围 | 全面抗病能力的下降 | 基础能量与养分的缺乏 |
表现症状 | 易感冒、久病不愈、怕风怕冷、疲乏无力 | 面色苍白、心悸气短、头晕、月经不调 |
典型人群 | 抵抗力差者、慢性病患者、久病体虚者 | 久坐少动、失眠、月经少、产后体虚者 |
调理重点 | 提升整体免疫力、扶正祛邪 | 补气养血、增强造血功能 |
常见原因 | 久病、大病后、脏腑亏虚、体质先天差 | 饮食不良、过度劳累、失血、失眠 |
面色萎黄或苍白
经常头晕眼花、手脚冰凉
容易疲劳、懒得动
舌淡、脉细弱
女性月经量少、颜色淡
男性腰膝酸软、精力差
一年感冒好多次,特别怕冷风
刚好一点,又容易复发或“拖尾”
面色暗淡无华、眼神无神
伤口恢复慢、慢性病缠身
动一动就出汗,容易虚脱
舌胖边有齿印、苔白腻
👉 你中招了哪几条?如果同时具备,说明气血和正气都需要调理!
食疗推荐:
黄芪红枣炖鸡
当归生姜羊肉汤
党参炖猪心
枸杞红枣桂圆茶
生活建议:
不熬夜,保证睡眠质量
适当补铁、补蛋白
每天适量散步或练八段锦,调气行血
食疗推荐:
黄芪党参炖牛肉
茯苓陈皮薏米粥(祛湿助正气)
灵芝炖鸡汤(提高免疫)
生活建议:
调整情绪,避免忧思伤脾
增强体质,晨练呼吸吐纳
按时吃饭,顺应节气养生
穿衣避寒,预防风寒邪气入体
很多人其实是气血不足久了,导致正气衰弱,也就是说:
补气养血 ≠ 最终目的,而是提升正气、增强体质的前提!
所以,调理气血的同时,一定要兼顾脾胃功能、情志状态、作息习惯等整体平衡,才能让正气“长在你身上”。
核心区别 | 气血是“原材料”,正气是“免疫系统” |
---|---|
气血不足 → 人累、虚、色差 | |
正气不足 → 容易生病、久病不愈、怕冷怕风 | |
调理方向:从饮食、作息、情志、运动“四位一体”入手! |
🌿 想知道自己是气虚、血虚还是正气虚?欢迎留言“体质+问题”,我来为你分析调理建议!
📌 点个赞和“在看”,一起把身体养好,不让正气和气血再偷偷溜走!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