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中医讲体质,失眠根源可能就在你体内 🌙 失眠不是简单的“睡不好”,而是身体给出的“求救信号”! 你是...
药膳食谱大全
🌙 失眠不是简单的“睡不好”,而是身体给出的“求救信号”!
你是不是常常这样:
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?
睡着了却动不动就醒,甚至凌晨三四点睁眼后再无睡意?
白天头昏脑胀,情绪暴躁,却又查不出具体问题?
你以为是压力太大?或是想太多?其实,中医早就说得很明白:
“失眠,表在神志,根在五脏六腑。”
“体质不同,失眠根源各异。”
在中医看来,**失眠不是一种病,而是多种体质失衡后的外在表现。**盲目吃药、喝助眠茶、戴助眠仪,可能只是“头痛医头”,真正的调理,要从你的“体质”入手。
现代医学讲“个体化治疗”,其实中医更早就提出了“辨证施治”,其中最核心的基础就是:体质分类。
中医把人的体质大致分为以下9种类型:
平和体质(健康体质)
气虚体质
阳虚体质
阴虚体质
痰湿体质
湿热体质
血瘀体质
气郁体质
特禀体质(过敏体质)
每种体质都有其对应的睡眠问题。换句话说,你的失眠,和你天生的身体倾向、生活习惯、情绪状态密切相关。
关键词:体力差、易累、易出汗、声音低弱
气虚的人多半脾胃虚弱,气血生化不足。中医讲“心神需气血濡养”,气虚则神不安,所以一闭眼心烦,刚睡着又醒了。
🌿 推荐调理方向:补气健脾、安神养心
📌 代表方剂:归脾汤、黄芪建中汤
🍵 食疗建议:黄芪党参炖鸡、山药莲子小米粥
关键词:畏寒怕冷、腰膝酸软、精神不振
阳虚的人阳气不足,夜间阴盛阳衰,难以“温养心神”,所以睡不踏实,容易冷醒、夜尿频繁,早上还起不来。
🌿 推荐调理方向:温补肾阳、安神助眠
📌 代表方剂: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
🍵 食疗建议:附子肉桂炖羊肉、核桃黑豆粥
关键词:口干舌燥、五心烦热、手脚心热、易盗汗
阴虚体质火气偏旺,虚热内扰,心神不宁,典型的“虚不受补”。常常越补越失眠,晚上睡不着、做梦频繁。
🌿 推荐调理方向:滋阴清热、养心安神
📌 代表方剂:天王补心丹、六味地黄丸加减
🍵 食疗建议:百合银耳羹、沙参玉竹炖瘦肉
关键词:胸闷、爱叹气、情绪波动大、郁郁寡欢
肝气郁结影响心神,越想睡越睡不着,越烦越焦虑,恶性循环。女性尤其常见于月经前后、压力大时期。
🌿 推荐调理方向:疏肝解郁、理气安神
📌 代表方剂:加味逍遥散、柴胡疏肝散
🍵 食疗建议:玫瑰花茶、陈皮茉莉茶、佛手莲子汤
关键词:身重困倦、舌苔厚腻、痰多、油腻食物不耐受
痰湿困扰清阳不升、心神不清,睡眠质量差。往往与饮食习惯、久坐少动、脾虚密切相关。
🌿 推荐调理方向:健脾祛湿、化痰宁神
📌 代表方剂:温胆汤、二陈汤加减
🍵 食疗建议:茯苓薏米粥、冬瓜皮赤小豆汤
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“中医体质辨识问卷”可以作为参考(很多中医院都有提供)。
你也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初步判断:
项目 | 气虚 | 阳虚 | 阴虚 | 气郁 | 痰湿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精神状态 | 容易疲倦 | 萎靡怕冷 | 烦躁失眠 | 情绪低落 | 困倦沉重 |
体表表现 | 出汗多、声音低 | 手脚冰凉 | 手脚心热、盗汗 | 胸闷、叹气 | 痰多、舌苔厚 |
睡眠状态 | 易醒难再睡 | 晚上冷醒 | 入睡困难、多梦 | 入睡困难、情绪牵动 | 睡不沉、醒后无神 |
很多人一失眠,就上来找褪黑素、安眠药、酸枣仁汤,但其实这些药只对某些体质有效,体质不对,越调越糟!
比如:
气虚的人喝太多疏肝茶 → 更虚更失眠
阴虚的人补错了阳 → 火上加火
肝郁的人一味养心安神 → 根本抓不到病根
中医讲究辨体、辨证、辨时,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失眠,每个人的调理方式都可能不同。
中医不仅靠药,还靠“养”:
气虚:黄芪、山药、扁豆、鸡肉
阴虚:百合、银耳、沙参、鸭肉
阳虚:羊肉、桂圆、核桃、韭菜
气郁:玫瑰、佛手、茉莉、陈皮
痰湿:薏米、茯苓、冬瓜、赤小豆
保持规律作息,切忌熬夜
睡前远离手机、电视,营造安静氛围
温水泡脚,调理肾气助眠
睡前冥想、静坐、深呼吸,有助心神安宁
很多人治失眠,只关注“怎么让自己睡着”,却忽略了身体内部的失衡。
中医调失眠,看得更深、更远:从体质入手,调脏腑、理气血、安心神,恢复你本该拥有的自然睡眠能力。
☑ 找对体质
☑ 调理根本
☑ 睡眠自然来
🌙 你是哪种体质?你找到适合你的睡眠调理法了吗?
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欢迎点赞、收藏、转发给身边也在“夜晚挣扎”的朋友。
中医不快,但稳;调体不猛,但久。愿你从今夜起,好梦连连、安睡每晚。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