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🌿中医如何帮助宝妈调节产后腰背疼痛? 产后,身体大修复。 可腰背痛,却成了不少宝妈挥之不去的“隐痛”...
情志古今
产后,身体大修复。
可腰背痛,却成了不少宝妈挥之不去的“隐痛”。为什么生完孩子腰背这么痛?
中医又是如何调理的?
今天这篇文章,带你全面了解!
📌数据调查显示:
近70%的产妇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问题。
疼痛轻则活动不便,重则影响育儿和生活质量。
产后腰背痛,不是“小题大做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!
常见表现包括:
腰部酸痛、发紧
背部僵硬、刺痛
坐立不安、翻身困难
疼痛向臀部、大腿放射
很多妈妈认为这只是“累着了”,结果一拖几年,演变成慢性腰背病。
中医认为,产后是“血虚气弱,筋骨不荣,腠理大开”的状态。
以下几大因素,容易导致产后腰背疼痛:
分娩过程中,大量失血、耗气。
气血为筋骨之源,亏虚则筋骨失养,腰背无力、酸痛。
产后身体虚弱,腠理疏松,易被风寒湿邪侵袭。
风寒湿邪凝滞经络,导致腰背僵硬疼痛。
中医认为“肾主骨,生髓,充脑。”
怀孕、分娩消耗肾精,肾气不足,腰为肾之府,腰背自然疼痛。
长时间抱娃、喂奶、弯腰做家务。
肌肉紧张疲劳,腰椎、肩背长期负重,出现劳损性疼痛。
产后情绪波动大(焦虑、抑郁、紧张)。
情志不畅,气血运行受阻,筋骨失养,形成疼痛。
在中医里,调理讲究“辨证论治”,针对不同病因施以不同方法。
下面列出常见的几种产后腰背痛证型及对应调理策略:
症状:
腰背隐隐作痛
面色苍白,疲倦乏力
出汗多,气短懒言
调理原则:
补气养血
强壮筋骨
中医常用方法:
服用当归补血汤、八珍汤等
针灸气海、关元、足三里穴
食疗如:桂圆红枣枸杞炖鸡
症状:
腰背冷痛加重
碰冷风、湿气加剧
喜温喜按,怕冷
调理原则:
祛风散寒
温经通络
中医常用方法:
服用独活寄生汤、桂枝汤
艾灸腰部、膝盖、足三里
热敷、热水泡脚
症状:
腰背酸软、无力
伴有小便频多、腰膝酸软
容易疲劳、夜尿多
调理原则:
补肾壮腰
益精强体
中医常用方法:
服用六味地黄丸、右归丸
针灸肾俞穴、命门穴
食疗如:黑芝麻、山药、枸杞子
症状:
背部胀痛,情绪压抑
失眠多梦、心烦易怒
胸闷、叹气
调理原则:
疏肝解郁
理气活血
中医常用方法:
服用逍遥散、柴胡疏肝散
按摩太冲穴、内关穴
芳香疗法(薰衣草、佛手柑精油)
依据辨证施方,通过补气血、温经络、壮腰肾,打好身体基础。
✅ 常用中药材:当归、黄芪、独活、杜仲、续断、枸杞、巴戟天
通过刺激特定穴位,疏通经络,调整气血,快速缓解疼痛。
✅ 常取穴位:命门、肾俞、腰阳关、委中、足三里
艾草温经散寒,特别适合寒湿引起的腰痛。
✅ 推荐穴位:关元、中脘、神阙(肚脐)、肾俞
通过手法放松紧张肌肉,改善血液循环,减轻腰背压力。
✅ 重点部位:腰骶部、背部脊柱两侧、臀部肌群
适合寒湿、气滞血瘀型腰背痛。
拔罐可温阳祛湿
刮痧可活血散瘀
有效舒缓疼痛感、解除肌肉僵硬。
产后尤其要注意腰背、膝关节保暖
少吹空调、避免淋雨着凉
尽量直立脊柱,靠腿部力量发力
不要长时间弯腰驼背
不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
避免久坐,适度伸展活动
产后42天开始适量做腰背肌锻炼
推荐动作:骨盆前倾后倾、平板支撑、简易瑜伽伸展
接受产后恢复需要时间的现实
与家人沟通分担压力,保持良好情绪
🥣【当归生姜羊肉汤】
功效:补气养血,祛寒止痛
材料:羊肉500g,当归10g,生姜5片
做法:文火炖煮2小时,温热饮用
🥣【杜仲续断炖骨汤】
功效:强筋壮骨,补肾益气
材料:猪脊骨500g,杜仲15g,续断10g
做法:焯水后炖煮2小时,加盐调味
🥣【红枣枸杞黑豆粥】
功效:滋补肝肾,益气养血
材料:黑豆30g,红枣10颗,枸杞10g
做法:慢火熬粥,早晚各一碗
🌼产后调理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
🌼中医强调**“养在日常,重在坚持”**。
🌼一定要根据自身体质,个性化调理,切忌盲目用药。
有条件的话,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,进行系统治疗与康复。
产后妈妈不止需要精心照顾宝宝,
更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。
调养好腰背,守护好自己的能量源泉,
才能更有底气,迎接未来无数个忙碌而幸福的日子!
💬你产后有没有遇到过腰背痛的问题?
在调理中有哪些小经验呢?
欢迎留言交流分享,互相打气哦~🌸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